
在本次假期中,我終于靜下心來細細品讀《人間詞話》,這其中我不但再次學習到了有我之境無我之境,以及讀者熟悉的三種境界,感悟更多的的是王國維的真性情以及他的單純又執著的愛,這強烈地感染著我。正是這位國學大師的堅持,開創了美學批判之風氣,使之在詞論界里始終被奉為圭臬,并使中國古典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站成了永恒。
《人間詞話》中,王國維曾言:“詞以境界為最上。有境界,則“自成高格,自有名句”。五代、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?!辈浑y看出,《人間詞話》中王國維認為,品讀或者評論詩詞最看重的是其境界,這在中國傳統美學史上具有深遠意義。他將此條列為第一,足見他對“境界”這一美學范疇的重視,同時也可看出他將“境界”作為自己的美學思想的核心內涵。
同時《人間詞話》書中,另一處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國維曾言:“白仁甫《秋夜梧桐雨》劇,沉雄悲壯,為元曲冠冕。然所作《天籟詞》,粗淺之甚,不足為稼軒奴隸。豈創者易工,而因者難巧歟?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?讀者觀歐、秦之詩遠不如詞,足透此中消息?!?/p>
在這一則中,王國維從一時代、一作家、一文體的多維角度來詮釋“一代有一代之文學”的觀念。王國維提到元朝散曲成就可觀,而詞體委靡。在元朝,散曲家可以在創作中重造唐人絕句妙境,但詞人卻無法做到,因為詞體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衰落時期。王國維以白樸為例,其雜劇《梧桐雨》寫得美輪美奐,以濃郁的抒情色彩、醇厚的詩味和華美的文辭被人稱之為詩劇。但是,有此創作才華的白樸在其詞集《天籟集》中卻失去了神采——其詞極其粗淺,連給辛棄疾的做奴仆都不夠格,從一代看,如此,從一人看,也是如此,人各有所能有所不能。
這不禁讓我想到最近的肺炎疫情,對于我們大多數人而言,我們不能去前線治病救人,這是我們所不能,但我們可以待在家中,為政府部門,為城市,為國家減輕負擔,互相鼓勵,用愛筑起城堡;而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等等,他們在與時間賽跑,用責任和大愛與能力扛起這個國家。不添亂是我們能夠做到的,勤洗手,戴口罩,多通風,不恐慌,不造謠。我也相信每個人都盡自己所能,舉全國之力,我們一定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勝。
這由幾十條短句組成的著作,仿佛珠玉之聲,在每一位愛詞者的耳畔輕奏。?也許若干年后再次翻開它又是另一番心境。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讀書筆記 » 人間詞話讀后感1000字